连续数日的雷雨天气逐渐退去,随之而来的是高温天气的炙烤。随着7月15日正式入伏,北京再次拉响了高温黄色预警。在这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特殊时段,人们很容易感到不适,甚至可能出现中暑。然而,关于中暑,很多人仍存在着许多认知误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误区,看看您中了几个?
误区一:中暑是小病,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许多人认为中暑只是轻微的不适,如头晕、乏力、口渴等,休息一会儿就会好转。实际上,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类型。如果不及时关注和正确处理,前两者可能会发展为重症中暑,甚至可能引发嗜睡、昏迷等严重症状,危及生命安全。
误区二:只有白天在室外才会中暑
中暑的发生与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不仅仅发生在白天室外,还可能在高温、无风、湿度较大的气候、居住环境或无防护条件的高温作业环境中发生。例如,在没有空调且不通风的室内环境中,人们也可能中暑。此外,老年人、体弱人群、肥胖人群、孕产妇、甲亢和慢性疾病患者等,都是高温环境中易中暑的人群。
误区三:中暑后大量饮水
当中暑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丢失。因此,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大量饮水来补充丢失的水分,缓解中暑症状。然而,大量出汗时,人体不仅会丢失水分,还会丢失钠、钾等电解质。如果大量饮水而盐分补充不足,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甚至“水中毒”。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少量多次饮水,并补充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误区四:中暑后服用退热药物
中暑引起的发热并非由感染等致热源引起,而是由于体温调节失代偿,身体无法有效散热所致。退热药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致热原的释放和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降低体温。因此,使用退热药并不能有效解决中暑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冰袋或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散热。
误区五:喝藿香正气水可以预防和缓解中暑
藿香正气水适用于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体发汗和利尿将体内湿气排出体外。喝藿香正气水并不能预防中暑,而且可能会加重脱水。
三伏天如何科学预防中暑
- 避免在正午时分高温时段外出。
- 穿着透气凉爽的衣服。
- 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
- 在高温环境下及时补充含盐的防暑饮料。
- 改善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的居住环境。
- 如发现中暑迹象,应及时就医。
在这个炎炎夏日里,让我们正确认识中暑的误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发表评论